碳酸钙实验室
友情链接

文章内容

/首页 /内容页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作者:  2025/03/21   点击:[]

一、专业简介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本专业于2017年9月开始本科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2人。粉体专业是一门以粉体(微米或纳米级颗粒)的制备、加工、性能优化及应用为核心的新兴交叉学科,融合了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和现代分析技术等多领域知识。该专业以微观颗粒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能源、环境、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之一。粉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电极材料、高性能陶瓷、金属3D打印粉末、催化剂、药物载体等领域。随着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崛起,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成为推动材料技术革新的重要学科,具有显著的前沿性和应用性。

本专业所属学科为广西重点学科,致力培养能积极服务广西碳酸钙和高性能新材料等千亿元产业,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科教协同和产教协同理念,加强粉体材料设计与制备、粉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粉体材料加工与改性等方面的专业基础学习,使学生具备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本专业立足广西,面向港珠澳大湾区,服务东盟自贸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自我不断学习和解决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可在粉体材料制备、成型加工和应用的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制造及检测、生产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师资力量及平台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0人,高级职称8人,具有博士学位老师8人,粉体专业教师多毕业于985和211高校,如东北大学、广西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粉体专业依托学院多个省部级专业平台:广西人造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2018)、广西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2021)、广西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021)和广西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碳酸钙产业学院(2021)。

三、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及就业

本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近些年与很多企业单位有合作关系,其中有中铝广西有色金源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华砻树脂、华润水泥、金源稀土、骏辉高分子、科隆粉体、亚太粉体和利升石业等。经过近些年的人才培养,粉体专业的学生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化工设计和节能减排等竞赛都取得了突破,获得了很多奖项。尤其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方面,近5年每年都可以获得3项国家级奖项,10项左右区级奖项。粉体专业至今已毕业4届学生,年均就业率为88.19%,处于贺州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的第一方阵。

四、专业代码及名称

1、专业代码:080409T

2、专业名称: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学制与学位  

1、学制:4年

2、学位:工学学士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对粉体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2(职业定位):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粉体材料领域从事产品和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分析检测、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达到工程师执业水平;

培养目标3(人文素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法律、安全和环保等意识,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培养目标4(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从事粉体材料领域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5(自我发展):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完善能力,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七、主要课程

1、学科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制图、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等。

2、专业课

粉体工程、材料合成与制备、粉体固结原理及技术、粉体表面改性、材料化学、环保概论、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

3、实践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粉体工程实验、粉体表面改性实验、材料合成与制备实验等。

八、就业方向与前景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契合国家“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需求,主要方向包括:

1、高新技术产业

新能源领域: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研发(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光伏硅粉制备工程师。

电子信息:电子陶瓷(MLCC)、半导体封装材料企业。

航空航天:高温合金粉末、轻量化复合材料研发岗位。

2、传统产业升级

冶金与陶瓷:先进耐火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工艺优化。

化工与环保:催化剂设计、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岗。

3、科研与教育

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如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校材料学院从事粉体技术攻关。攻读材料学、化学工程等方向硕士/博士,向尖端科研领域发展。

4、新兴领域

生物医药:药物控释载体、医用3D打印生物陶瓷研发。

智能制造:金属/陶瓷增材制造工艺工程师。

薪资水平:应届生起薪普遍在7-12万元/年;资深工程师可达20-40万元/年。

 

上一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 下一条:应用化学专业介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