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经校领导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贺州学院
2013年10月15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3〕6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巩固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1.提高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地位的认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全校师生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任何部门、部门与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干扰、冲击正常教学秩序,认真履行停课、调课相关制度。
2.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校长办公会议每学期召开不少于二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二级学院每学期召开不少于三次全院性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低年级学生上课。完善学校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制度,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3.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校院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教学质量,明确学校党政一把手为全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二级学院党政一把手为学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院长(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把教学工作尽职履责和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和考核学院、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列入年终考核内容。
4.强化预算,建立教学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学费的30%用于教学日常开支,新增的生均拨款优先用于实践教学。学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13%以上,并逐年提高。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建设结合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14+10”千亿元产业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开发需要,以及贺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型的需要。学科建设方面要按照“组建学科团队、凝练学科方向、搭建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培育学科特色、出高水平成果”的学科建设思路,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工学、教育学、管理学为主,积极发展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确定食品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教育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为重点学科,培育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工商管理、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在专业设置上,集中建设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与与自动化、区域经济与管理、区域文化与交流传播、基础教育与基层服务等专业,健全和完善校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合度不高、发展前景不好、办学效益低、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要减招、停招甚至淘汰。
2.探索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选择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以突出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模块式人才教育培养方案,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立足广西,更要面向珠三角,不断拓宽我校办学空间;开展国际、国内校际交换生培养项目新模式试点,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3.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鼓励教师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在办学基础与条件好的专业实施主干课程负责人制度;按照精品课程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五个一流”建设要求,开展课程建设,建立一批优质精品课程,带动课程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建立一批网络课程;组织落实规划教材的立项,鼓励教师自编地方性教材,进一步规范教材评价与选用机制,选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优秀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4.改革教学方法。推动教学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实践、基于案例的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着手建设示范课程。
5.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认真实施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要达到总学分的20%以上,理工类本科专业要达到25%以上,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学科及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组成,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加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比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科技竞赛,加大学科科技竞赛经费支持力度,扩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的比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6.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深化课程考试制度改革,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核,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考核,采取平时与期末、笔试与口试、理论与实践、开卷与闭卷、过程与结果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深化学分制改革。探索按类培养模式改革,按照“2+2”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即:一、二年级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三、四年级设置专业发展与模块化课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特色。扩大选修课程学分比重;实施学业导师制,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选课;不断推进教考分离制度,有条件的课程要建立试题库,由命题小组命题或试题库组题,统一阅卷,流水作业,客观公正评价教学质量;探索实施创新性课程的培育与更新,设置实践创新学分,建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新机制。
8.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全校性公共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包含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等在内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9. 继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针对专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和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逐步建成自治区级、校级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继续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打造具有产业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
10.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实施教师教学发展促进工程;继续加强“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广西教学名师人数再上新台阶。
三、创新机制,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加强教师事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认真履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严谨笃学,以高尚人格魅力和渊博知识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实行师德缺失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 、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绩效考核的首要条件,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和其他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教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加强教风建设。广大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教书与育人工作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要把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作为基本要求,自觉遵守教学工作规程,全心全意备课、上课、答疑辅导、批改作业、组织考核、指导实训;要加强教学研究,认真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青年教师是教书育人主力军,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接触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认真执行《贺州学院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案》,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格遵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4.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加强教师业务培养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国内访学、学历提升、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对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时间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实践效果要有明确的考核。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系列工程。以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社会为载体,以个人发展与学校需要相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业和生产第一线,丰富实践经历,锻炼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5.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完善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全面实施岗位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待遇。
6.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团队负责人在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保障团队负责人在团队建设中的话语权;积极做好团队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落实建设任务;积极鼓励团队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7.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完善相应职责和绩效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深化校企合作,积极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完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科学研究、学习考察以及社会服务等相关机制,大力提高具备工程实践教育经历的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8.加强教学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确立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条件和准入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开展与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考察、交流和研修,以便适应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开展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实际,组织进行教学管理理论和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中。
四、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保障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科技竞赛、教学实践活动等经费开支,做到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不少于学校教学经费的20%。
2.加大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力度。加强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化”为建设宗旨,根据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需求,积极与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采取“项目驱动、示范建设”的形式,利用2-3年的时间建成“先进性”、“适用性”、“互补性”、“多层次”、“多类型”功能齐全的产学研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群,逐步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非师范专业,确保每个专业建立2-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十二五”期间每个专业至少要完成1-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任务。
3.加强实验仪器设备建设。加大教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力度,重点做好新专业实验室建设开展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普查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更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教学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不断完善制度,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推动学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狠抓学风,增强学生学习内动力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2.严格教学管理。严格学习和考试纪律,严肃校纪校规,完善学业预警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业的过程管理,采取必要的淘汰机制,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探讨实施“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以规章制度保障和规范学风建设,以激励机制促进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注重文化育人。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举,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校训、校歌、博物馆及桂东百家讲坛、“红五月”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凝练“贺院精神”,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度,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六、完善体系,加强管理,建立质量保证长效机制
1.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建立科学、完整、操作性强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坚持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教学视导制度、课堂教学网上评教制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及课堂教学评奖制度等,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加大评估导向作用。建立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和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纳入教学单位绩效考核内容,促进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强化两级教学管理机制。明确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职责,学校从规划制定、制度设计、资源配置、过程督导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宏观管理,学院从规章制度执行、目标落实、方案优化和效果控制等方面加强实效管理;充分发挥学院和教研室在教学管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中主体作用。
4.完善和优化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
贺州学院校长办公室2013年10月15日印发
————————————————————————————